nancy

Thursday, October 12, 2006

文 章 分 享

文 章 分 享 區 『亂』潮狂奔下的醒思與省思 -談幼兒階段的英語啟蒙學習   走在台北街頭,望眼商店街的招牌,隨處可見斗大的字眼:『雙語幼稚園』、『全美語』、『半日美語』、『美國學校』等各式的英語教學機構,學英語似乎已是全民運動。據兒福聯盟所做的調查中顯示,近八成五的家長認為,學齡前的幼兒必須學習美語,而且越早越好,這樣孩子才不會輸在起跑點上,才有競爭力通往世界的舞台。  筆者接觸許多的幼教機構,近年來,與園長們交談中時常聽到這樣的感嘆:不上美語不行,根本招不到學生;每週只上一、兩次也都再再接到家長的反應要增加時數,否則就走人。就連物美價廉,以前擠破頭都進不去的公立托兒所、公辦民營的托兒所,也都受到這股熱浪的威脅與挑戰,因為不上英文課,招生連年下滑。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,而且又是主教英文的我,不禁感嘆,消費大眾及家長們普遍是盲目焦慮而沒有自信的。  語言能力的培養固然重要,但真正要通往世界的舞台,要有競爭力,光靠語言是絕對不夠的;在語言能力之外,孩子的童年有著更多更重要的東西,例如:思維邏輯、自信、身心人格的健全等等。而家長在一股腦趕流行地讓孩子去學英文前,應靜下心來,好好想想你能給孩子什麼?孩子現階段真正需要什麼?什麼時候讓孩子開始學?該怎麼學才能學的好?該向誰學才最適合你的孩子?學多少時間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……。什麼時間學最好?  這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,一切端看孩子的發展狀況及家庭背景而定。一般說來,3歲左右的孩子,其母語發展到一定的程度,產生溝通架構性的輪廓,字彙、短句、簡單的對話溝通漸漸成形。在母語之外,便可開始接觸英語,但接觸並不等同於英語教學;以一般普通的家庭而言,讓學齡前的孩子唱些美語的兒歌、律動、適時的加入一些唸謠、手指搖、故事繪本等音韻聲覺較強的刺激,藉以擴充孩子的字彙量及語感,而將英語融入於幼兒學習的日常生活當中進行互動,也無傷大雅。  3-6歲的學齡前兒童,正值語言迅速發展的階段,模仿能力極強,對於聲韻音覺的學習力也極強,聽過2-3遍的歌曲唸謠,便可立即朗朗上口。他們剛擺脫牙牙學語階段,躍躍欲試的想用各種方法來表達自我,與人溝通;因此只要老師或家長引起其動機的技巧純熟,孩子便能愉快的沉浸於遊戲當中,使用英語而不覺有學習壓力,較沒有不敢表達的焦慮。但重點是愉快有效度的『接觸』。  其實,不論何時開始學英語都不是問題,就連78歲的老爺爺下定決心,7年苦讀後都有傲人的成績,暢行無阻的與英語系國家人士溝通。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學習策略,但重點是語言的養成,最重要的是恆心與毅力,必須是長期的反覆的練習才會熟能生巧進而運用。因此,家長及老師們若殷殷期盼孩子英語能力高人一等,提早開始接觸雖然有益,但何時開始學不是真正的重點,應著重於給孩子正面愉快的學習經驗,適合其心智發展的學習策略;切勿操之過急,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,在這場馬拉松賽中助他們一臂之力。堅持到底,才是贏得馬拉松賽的致勝策略。應如何規劃有效的學習策略  幼兒到底有沒有能力學習英文,剛出生的嬰兒,從牙牙學語開始,逐漸從單字句、雙字句、到完整句子的學習生活中慣用的語言,孩子的母語早在家庭中自然而然環境中奠定基礎,另國語能力,也在此同時逐漸打下紮實的基礎,至於英語的學習,可依孩子自己的情況適時讓他接觸。  但有人提出所謂『浸泡』式的學習(終日沈浸於英語聽說讀寫的環境中)看似有理,唯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是不適合的,因為幼兒仍在建構其母語的基礎。『大量浸泡』在全美語的環境中,會把剛剛蒙發、嬌弱的幼兒泡壞,染泡成四不像的外星人;因此幼兒每日可以『接觸』多長時間的英語呢?『接觸』的時間,由短至長,隨著年齡成長而增加時數,家長及園方,只要多花點心思,幫助幼兒建立起這種定時定量、循序漸進的學習策略,持之以恆將接觸英語的習慣融入於生活中,成為生活中的一『小』部分,一路直至國、高中、甚至大學,其成效是相當可觀的,而且重點是,這樣的學習策略是溫和而沒有副作用。  

5 Comments:

At 5:51 PM, Blogger Jimmy Ou said...

Hi, Nancy,

我來過啦!謝謝你!恭喜你了!

要不要發表一些對課堂「知識論」的看法?

Jimmy OU

 
At 2:07 AM, Blogger Sammy said...

你喔~
真的是好不容易將部落格用好!
加油啦~

 
At 3:45 AM, Blogger 施施 said...

哈囉
我來看你ㄉ部落格嘍
大家一起加油吧

 
At 5:55 AM, Blogger 薀淇 said...

我來報到ㄌ~~~

 
At 5:56 AM, Blogger 薀淇 said...

你是?

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